西元1997年,歐洲人發展了一套先進的脊椎內視鏡手術技術,稱之為微創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 (microendocopic
diskectomy, MED),憑藉光纖內視鏡及微創器械的優點,手術傷口只要1.6公分,就可以將壓迫神經根的突出椎間盤切除,手術傷口小、疼痛少、恢復快,手術隔天就可以出院。由於組織破壞少,不但可以有效保留組織原有的功能,也可以大幅降低術後肌肉僵硬的後遺症。
西元2002年,美國田納西州立大學的 Foley
教授將原來的 MED 技術加以改良,應用在退化性椎管狹窄的治療,稱為微創內視鏡椎管減壓術 (microendocopic
decompressive laminotomy, MEDL),同樣是1.6公分的傷口,就可以將壓迫神經根的骨刺清除,將狹窄的椎管空間擴大,減輕病人的症狀,由於椎管狹窄的病患大多是60歲以上的老人家,微創手術的特點正好可以減少手術所帶來的併發症,也讓老人家可以在短時間恢復行動力,可以說是現在治療椎管狹窄最首選的手術方式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