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acks_image_F2F8DECB-A5DC-42C7-AA09-5B6FA4EB32D9
西元1997年,歐洲人發展了一套先進的脊椎內視鏡手術技術,稱之為微創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 (microendocopic diskectomy, MED),憑藉光纖內視鏡及微創器械的優點,手術傷口只要1.6公分,就可以將壓迫神經根的突出椎間盤切除,手術傷口小、疼痛少、恢復快,手術隔天就可以出院。由於組織破壞少,不但可以有效保留組織原有的功能,也可以大幅降低術後肌肉僵硬的後遺症。
stacks_image_FFED47A3-F1A1-4354-A800-C429709C4F96
西元2002年,美國田納西州立大學的 Foley 教授將原來的 MED 技術加以改良,應用在退化性椎管狹窄的治療,稱為微創內視鏡椎管減壓術 (microendocopic decompressive laminotomy, MEDL),同樣是1.6公分的傷口,就可以將壓迫神經根的骨刺清除,將狹窄的椎管空間擴大,減輕病人的症狀,由於椎管狹窄的病患大多是60歲以上的老人家,微創手術的特點正好可以減少手術所帶來的併發症,也讓老人家可以在短時間恢復行動力,可以說是現在治療椎管狹窄最首選的手術方式。
stacks_image_546A3944-F7F5-4B12-8E5D-830A630759C0
這項微創脊椎手術技術於西元1984年源起於法國,原本用來治療治療無法手術切除的椎體血管瘤,1993年引進美國後廣泛應用在骨質疏鬆症引起的椎體壓迫性骨折,由於其微創的優點及優異的療效,目前已經成為首選的手術方法。

手術在X光的導引之下進行,以細針將骨水泥注入塌陷的椎體來強化椎體的支撐力及穩定性。手術只需要局部麻醉、手術時間短、幾乎不會失血,大部分的病人在手術之後就可以下床行動。
stacks_image_E3F59CB0-4CBE-416E-8935-7AB36BC79C19
經皮駝背矯型術的原理相同,是經皮椎體成型術的改良手術,主要的改變是在注入骨水泥之前,先以細針前端的高壓球囊將崩塌的椎體撐開,所以有可能進一步矯正因壓迫性骨折所造成的局部駝背,並減少骨水泥滲漏的風險。
stacks_image_59AEE5FB-488E-4C3F-AAAB-7F9E7D928758
若脊椎發生結構性病變,除了壓迫脊椎神經外,還可能因椎間滑脫、脊椎側彎等因素引起機械性下背痛,必須藉由脊椎融合手術來重建脊椎結構及穩定性;「微創經椎孔椎間融合術」是最新的脊椎融合技術,能在極小傷害的情形下,同時達到脊椎神經減壓、去除骨刺、矯正脊椎滑脫以及重建脊椎穩定性等目的。
blocks_image
blocks_image